👀歷史上的今天:跟歡婆一起吃 #保羅麵包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00000010293365/posts/546974828646189/
.
我記得在小的時候,台灣麵包店賣的主要是日本風格的麵包,例如菠蘿麵包、蔥花麵包、還有所有老人記憶中的拱門形狀花生奶油夾心麵包。
.
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,歐式麵包開始在台灣社會走紅,尤其是台北,歐式麵包不但成為主流,而且價格越賣越貴。
.
12年前, 2008年,台北的PAUL保羅麵包店開幕,成為引領歐式麵包的時尚先驅。這是一家簡餐店與麵包店,光顧的客人絡繹不絕,大部分都是光鮮亮麗的有錢貴婦,來保羅買麵包,儼然成為一種身分的尊榮象徵。
.
我還記得10年前,保羅的一個大型歐式麵包,要價台幣$400 ,但是每天都賣光光,當然,附庸風雅的T大,也是當年搶購保羅麵包的盤子之一。
.
我個人很少去歐洲旅遊,不過香港日本經常造訪,後來我才注意到,PAUL保羅麵包店,其實根本不是什麼高級麵包店,在日本香港就是很普通的麵包簡餐店,裡面坐的大多都是一般上班族與年輕人,價位也是一般般,根本就不是什麼高檔麵包店。 PAUL保羅麵包在法國歷史悠久,超過百年,不過他的定位是一般平民麵包店,跟貴婦消費階層完全扯不上關係。
.
我後來才知道:原來引進PAUL品牌的台灣人,名叫葉兩傳,號稱行銷創意鬼才;他早年的代表作,就是用創新的廣告行銷,一手捧紅了開喜烏龍茶。2008年拿下 PAUL保羅麵包的台灣品牌代理,再度一炮而紅。
.
不料風水輪流轉,葉兩傳風光了幾年之後,際遇急轉直下,不僅在2012年八月正式讓出Paul的股份及經營權,2013年更遭比利時珠寶商控告侵占市值約一億三千萬元的鑽石,被檢方認定涉嫌詐欺、侵占,向法院聲請羈押。真的是此一時也彼一時也,水能載舟也能覆舟。
.
在台灣早年的時代,由於商家跟消費者的資訊不對等,而且差距極大,因此有許多國外普通品牌,到了台灣卻搖身一變成為大名牌,例子不勝枚舉。
.
1980年代初期,麥當勞首度進駐台灣,在台北民生東路開了第一家麥當勞速食店,結果竟然成為時尚高級餐館的代表。
.
當年我大學二年級,省吃儉用存了點錢,也跟同學跑去麥當勞朝聖。當年的窮學生T大阮囊羞澀,跟同學合點了一杯奶昔嚐鮮,老實說,我還記得那種用力吸半天、吸得頭昏腦脹,才勉強吸到一口的奶昔滋味,除了甜死人不償命之外,也沒有什麼神奇之處,但是吃到了麥當勞,頓時猶如醍醐灌頂、任督二脈瞬間打通,自己覺得變成潮男,走路起來都有風。
.
後來的星巴克、Mr. Donnat都是一模一樣的案例。
.
其實在葡萄酒界,也是一模一樣的情況。國際間的售價行情明明就是白紙黑字在那裡,早年的進口商與專賣店,藉著跟消費者資訊不對等的優勢,動輒用國外兩三倍的價格在台灣販售;如今網路普及、資訊流通,這種現象才逐漸好轉。
.
當然,買賣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,有店家會用比較高的價格來賣,這個原因很容易理解,不過為什麼也有客人喜歡用比較高的價格來買,這就只能說是一樣米養百樣人了。
.
請大家善用手機上的wine-searcher APP,對著酒標拍個照片,就可以查到全世界販售的價格,非常簡單,就可以讓你不再當盤子與肥羊。
.
結論一:手機語音輸入真的是太方便了,上個廁所用講的就可以寫完這麼落落長的一篇。
結論二:各位葡萄酒商請不要怕被別家拿來比價,自己把價格PO上網用google就查得到,還怕別人掲露,請問這是怎樣的矛盾心態?
.
禁止酒駕~飲酒過量有害健康